2018年6月8日17:00的钟声一响,高考结束。这场只有48小时的战役,在很多人看来,却是随之而来命运丝线的延长。这个炎热夏天的迷惘、虚无、期待和雄心,让我们相信,人生中很少还有如此关键的48小时,可以把际遇握在自己手里。

我们对“高考”的炽烈感受,我们在这种状态下获得的荣誉或脆弱,都会在过去的无数年里,一次次怀念、一次次梦回。

最能记录这种全民热情的,就是每年高考作文题出炉——热搜第一的各省市作文题,瞬间上万赞的网友热评……仿佛每个人心里,都在通过这场“不同寻常的语文课”,和青春、和高考保持着对话和联系。

在这场全民参与的讨论中,著名作家、人大讲师、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张悦然,怎么解读“相约2035”?


再宏观的命题,也能落地到一个人的小生活

从80年代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90年代的“战胜脆弱”,2002年的“心灵的选择”,直到今天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、使命和挑战,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……”,四十年间,作文的命题始终让我们把眼光聚焦在时代脉搏的涌动中。

对于这篇2035年的18岁少年们才能开启的来信,张悦然认为,用微观的片段去化解宏观的命题,写出来的文字更有个人特色。

东野圭吾奇幻温情的《解忧杂货店》里,浪矢爷爷总能收到来自过去30年的一封封困惑烦扰。写给未来的下一代,不妨也从微观的生活细节片段中,去窥探大时代的历史变迁和情感变化。

著名作家  张悦然


孩子每一篇作文的初稿是最珍贵的

七八岁时,《法国童话精选》故事里的细节描写像一根根新长出来的树枝,让张悦然渴望阅读更多细节;四五年级,欧亨利小说那些总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尾,让她特别盼望每一节作文课;中国文学规范的汉语表达,汉语写作的质地,滋养了她语感的培养……这些阅读的输入让她的写作多了灵气和才华。

在她看来,“培养出中文独有的语感,在写作中,文字才能像水一样,自然而然地流淌”。为了让语句像泉水一样涌出,她也鼓励孩子们大胆去写,抛弃逻辑上的思考,快速写出初稿,“初稿是很珍贵的,里面有孩子的创造力”,然后再基于初稿,把自己变成苛刻的读者,进行仔细修改。



强行帮孩子过滤消极面,才是有害的

在与现场观众的对谈环节中,面对“书迷”家长提出的阅读悲剧作品是否会影响价值观一说,张悦然老师犀利指出“没有人因为大量阅读悲剧就患上抑郁症”。文学的作用,阅读的功能,不完全是为了治愈我们而存在,故事里的恶与黑,让我们不回避真相的冲击,去获得更确定、更坚信的东西。

她也相信,“孩子天然能够明白一些情感,他们知道什么叫失去,失去和内心情感有关联。如果我们强行帮孩子过滤消极面,这才是有害的。”

卓越语文名师叶彩珍也认可多元阅读的存在,“你有思辨的精神,就能体会探索求真的乐趣;你有鉴赏的品格,就能复归真善美的享受”,思辨的阅读、写作,情智共生,也是卓越语文课堂培养孩子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所在。


佛山卓越教育名师 叶彩珍